熱門關鍵字
  商品篩選

台灣使用指南

一本兼具地理環境、生活文化導覽,回顧威權時代走向民主社會近代史的說明指南,來自德國的作者以自身經歷為讀者介紹他的第二個家鄉──台灣,以及這座美麗島嶼上的風土人情。
ISBN
9789862943847
頁數
272
開本
14.8×21×1.5cm
網購價
NT$ 342 380
數  量

這是一本導遊書,是探索土地與文化的說明指南;

這也是一本歷史書,是深入了解台灣社會的入門磚。

透過德國的「台灣通」視角,一探台灣是如何發展成今日的模樣。

  慕尼黑的Piper出版有一個「指南」導遊書系列,是從作者的個人觀點介紹各個國家、城市的特色。定居台灣已十五年的哲學家、小說家施益堅認為:「如果讓我來寫,這個指南恐怕會跟其他的導遊書稍微不一樣。」

  為了讓德國讀者了解台灣,當然會講到棒球與美食,免不了讚揚中央山脈與花東海岸的美麗,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政治情況及其歷史背景。普通導遊書都會避免提及嚴肅話題,但施益堅覺得如果要說台灣的話,這一點無可迴避。德文版於2021年秋天上市,2023年年初即再刷,除了大獲讀者好評,也引發德國人對台灣的好奇心與關注。

為什麼台灣人需要閱讀《台灣使用指南》?

來自德國的哲學家、小說家帶您深入剖析「認同問題」

  雖然台灣人可能不需要外國人幫忙說明台灣文化與歷史,但施益堅提到台灣朋友最常問他的問題,就是「你們西方人是怎麼看台灣的呢?」有些人是單純好奇,有些人卻讓他感覺到一種擔心:是不是你們西方人完全看不到我們?

  台灣自1987年解嚴以來,社會不斷地發展,民主進步可觀,這是全體公民的偉大成就,但是關於認同問題,直至目前為止仍未達成全社會的共識。

  透過《台灣使用指南》,台灣讀者可以看到外國作者眼中的台灣,進一步思考跟自己所認知的台灣有何異同,藉此對「台灣認同」得到一些新的啟發。

  ──身為久居台灣的德國作家,我想要讓同胞了解,為什麼我把這個美麗的島嶼當成我的第二個家,順便戳破一些中國大外宣中關於台灣的謊言。希望台灣讀者閱讀此書的時候,會感受到作者對他們家鄉的熱愛,更希望會感到對自己家鄉的驕傲。

我在這裡已經住了十幾年了,

我並不是每天自問為什麼我這麼熱愛台灣?

撰寫《台灣使用指南》提供我一個很好的機會:

回顧我和台灣的故事、反思我在台灣的經驗、

重新確認我在這個地方的歸屬感。


本書特色

1. 三度入圍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的德國作家施益堅,將久居台灣的親身經歷寫成導覽指南,向世界介紹他美麗的第二個家鄉。

2. 本書不單單導覽國家與城市地理環境、宗教信仰、棒球文化……等,更為威權時代走向民主社會的近代史進程做出淺顯易懂的說明。

3. 透過深入淺出的文筆,佐以德式幽默,從西方觀點帶領台灣讀者自不同角度再次認識、思索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

〔電子書〕
Readmoo https://pse.is/5k3xpj
Kobo https://pse.is/5k3xnm
HYREAD https://hyread.cc/5k3xqh
博客來 https://bookstw.link/5k3xly

自序

  台灣人需要「台灣指南」嗎?當玉山社首次與我聯絡,表示他們想要出版 Gebrauchsanweisung für Taiwan 的中文版,我不得不自問這個問題。寫作這本導遊書的時候,我面對的讀者當然是德國人,而我明白他們大多數對於台灣沒有太具體的概念。身為久居台灣的德國小說家,我想要讓同胞了解為什麼我把這個美麗的島嶼當成我第二個家,介紹台灣的歷史、文化、宗教、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特點,順便戳破一些中國大外宣中關於台灣的謊言。寫作這樣的一本書,其實原來不是我自己的主意。三年前我的經紀人寫信告訴我,慕尼黑的Piper出版公司有一個「指南」系列,已經出了將近一百五十本書,是從作者個人的立場介紹各個國家或城市的特色,但是很可惜目前沒有「台灣指南」。我的經紀人覺得這樣不對,所以他跟我說:「你要的話,我問一下他們要不要出版台灣的指南書。」

  我沒有意見,只有一個條件:「如果是我寫的,這個指南恐怕會跟其他的導遊書稍微不一樣。」意思是說,為了讓德國讀者了解台灣,當然可以講到棒球與美食,可以讚美中央山脈與花東海岸的美麗,但是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政治情況及其歷史背景。普通導遊書都會避免這種嚴肅的話題,但是如果講到台灣的話,我覺得無可迴避。

  結果慕尼黑的出版社很歡迎經紀人的建議,也沒有反對我對於該書的構想,表示他們很期待「台灣指南」的稿子。我雖然很高興,但是同時覺得我好像在面臨一個相當巨大的挑戰。在導遊書的性質很難深入政治辯論的侷限下,我如何能夠讓德國讀者了解兩岸關係或台灣認同這樣複雜的問題呢?

  我目前已經出版了五部小說,每一本的題材都很不一樣,但是也有一個共同點:其中沒有一個角色代表我。五部小說的故事是我撰寫的,但是撰寫的不是我個人的故事。《台灣使用指南》不一樣,某種程度上這是我目前為止最涉及私人領域的寫作。一開始下筆的時候我立刻發現,為了讓德國讀者了解我的台灣,我必須從我個人的經驗講起,跟讀者分享這個地方在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表態我對台灣的深刻感情。其實那時候我在這裡已經住了十幾年了,我並不是每天自問為什麼我這麼熱愛台灣?我跟這個地方的緊密紐帶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在這種情況之下,撰寫《台灣使用指南》提供我一個很好的機會:回顧我和台灣的故事、反思我在台灣的經驗、重新確認我在這個地方的歸屬感。

  還有一件更私人的事:我太太是台灣人,她也是我之所以住在台灣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她在書中常常出現。在第一章裡,我描述我們二○二○年三月去松山區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最後兩章敘述的環島旅行其實是我們的蜜月。說實話,我太太不是特別喜歡我寫到這個,把我們的私人生活變成一本書的題材,這我也了解,但是事實上我對她的愛還有對台灣的愛雖然不是同樣的事,在某種程度上兩者還是分不開。台灣是我第二個家,因為現在是我們兩個人一起生活的家鄉。因此寫《台灣使用指南》的時候,我沒得選,如果要寫真實的故事,那就是一個很私人的故事。

  該書的德文版是在二○二一年秋天上市,原來我以為它不會大賣。一般而言,來台灣的德國觀光客很少,疫情期間更是完全歸零,誰會買我的書呢?然而二○二二年二月俄羅斯侵犯烏克蘭,突然有不少西方人很擔心,在台灣海峽會不會發生類似的事情?「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個口號在媒體到處出現,經常被其他國家忽略的台灣,一時之間變成全世界媒體的主要焦點。半年後,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國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進行了規模巨大的軍演,讓各個國家的公民害怕起來,好像中國的全盤侵略會倏然展開。

  或許這個反應有一點過分。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二○二二年不算是德國總理蕭茲所謂的「時代轉折」(Zeitenwende),反正中國政府對他們的惡霸態度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是從此以後,歐洲人好像越來越關注台灣的情況。因此前一年出版的《台灣使用指南》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興趣,二○二三年初已經再版了第二刷。很多人跟我說,他們把《台灣使用指南》當作一個了解台灣的入門磚。本來不一定打算拜訪台灣的讀者,看完書之後就很想要親自來探索這塊土地,接觸它的獨特文化。

  回到開頭的問題:台灣讀者需要這種書嗎?很明顯地,台灣人不需要外國人給他們說明台灣文化與歷史,但是雖然如此,我還是相信,這本書對台灣讀者會發揮一定的作用。台灣朋友常常問我:你們西方人怎麼看台灣呢?有的人可能只是好奇而已,但有時候我在這個問題的背後感覺到的是一種擔心:是不是你們西方人完全看不到我們?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吳濁流在《亞細亞的孤兒》中所呈現的心態,很多人覺得自己國家被全世界拋棄,被別的國家邊緣化。在台灣外交困難的處境下,這個感覺不是沒有根據,我也覺得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特別是親中的德國)應該強烈抵抗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態度,也應該對台灣的自由與安全表達不含糊的支持。

  無論「你們西方人怎麼看台灣?」表示的是好奇還是擔心,我覺得一定是一個有道理的問題。不管是個人還是社會,我們的認同不是完全自己創造的,而是經過一個複雜的交流過程演變而來。為了知道我是誰,別人對我的看法很重要。獨白不能幫我認識自己,我必須進行對話。在別人眼光下的我是自我認同的主要成分,這也是住在台灣的經驗教導我的。每當碰到台灣人表示對德國的各種看法,有的我會覺得是刻板印象甚至是偏見,有的給我一些新的啟發,但是重點在於,經過這種長久的交流,我對「德國認同」這個觀點慢慢獲得了一個不一樣的理解,這絕對與一輩子住在德國的同胞們不一樣。在《台灣使用指南》中,台灣讀者可以看到外國作者眼光中的台灣,然後進一步思考跟自己所認知的台灣有何異同,說不定也能藉此對「台灣認同」得到一些新的啟發。

  認同問題是這本《台灣使用指南》的主要焦點,因為在我看來這是台灣社會最有特色的面向。一九八七年解嚴以來,台灣社會不斷地發展,台灣的民主進步可觀,這是全體公民的偉大成就,但是關於認同問題,到目前為止仍沒有達成全社會的共識。我第一次來台灣學中文是在一九九六年,就是第一屆總統選舉的那年,當時我對台灣一無所知,只把它當作另外一個中國,就像我成長過程中有兩個德國一樣。到了二○○五年我在柏林唸完博士回到台灣,那年我參加了反對「反分裂法」的遊行抗議,對兩岸關係還有台灣與中國的各種差異已經得到比較精確的了解。二○一四年我雖然住在葡萄牙,但就在太陽花學運爆發的時候,我正好來台灣待了兩個月,天天去立法院附近親自觀察各種舞臺上的討論。我還記得第一次聽到「天然獨」三個字,馬上知道這表示台灣認同的發展已步入了新的階段。

  我現在之所以提到這些記憶,是為了強調,《台灣使用指南》雖然是疫情的時候撰寫的,但是它的潛伏期比較長。寫作的時候我沒想到該書會有台灣讀者,現在我很開心有機會寫這個台灣版本的自序。非常感謝林敏雅女士做這麼精準的翻譯,也感謝玉山社團隊的努力!希望讀者閱讀此書的時候,會感到作者對他們家鄉的熱愛,更希望會感到對自己家鄉的驕傲。中華人民共和國會繼續威脅台灣,有的外國人會繼續忽略台灣,但是與此同時,我相信台灣人本身會繼續努力,讓台灣民主繼續進步,把這個美麗島變得更為美麗!

作者簡介

施益堅 Stephan Thome

出生於德國的比登科普夫,目前定居台北。主修哲學、宗教學以及漢學,在東亞生活與工作了十五年。曾先後到中國、日本、台灣等地做研究和居留,觀察每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居住在台北期間,同時完成第一部小說《邊境行走》。

曾任德國國家研究機構學者、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中興大學駐校作家。

第一部小說《邊境行走》甫出版即震撼德國文壇,成為各書店裡讀者詢問度最高的作者之一,並入圍2009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德國圖書獎(Deutscher Buchpreis)年度決選(同時入圍的還有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賀塔.穆勒),且獲得觀點文學獎(aspekte-Literaturpreis)最佳作者首作。

第二部長篇小說《離心旋轉》於2012年出版,不僅入圍該年度法蘭克福書展之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更獲2014年柏林藝術獎之文學類獎(Berliner Kunstpreis Literatur)。繼前作《離心旋轉》從丈夫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人生後,2015年出版的《對手戲》則鋪陳女性深度心靈剖析。

2018年第四本長篇作品,爬梳歷史敘寫有關太平天國動亂的小說《野蠻人之神》,再度入圍法蘭克福書展之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2021年完成新作《梅雨》,目前仍持續創作中。

譯者簡介

林敏雅

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留學德國特利爾大學。曾旅居日本、荷蘭多年,目前定居德國,從事德、荷文翻譯工作。

譯有《小國王十二月》、《黑貓尼祿》、《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我不是妳想的!》,以及《房間裡的大象》、《圍牆上的夏天》。

譯作多次獲選「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

※下單前歡迎來信或來電詢問有無現貨 service@tipi.com.tw (02)2775-3736

※商品圖檔因螢幕顯色差異略有不同,以實際商品顏色為準。

※訂單成立及付款完成後開立發票,發票金額為使用優惠折抵後的淨額。

※發票將與訂購商品一起出貨,約3─7個工作天送達。如遇週六日、國定假日與連續假期,或颱風等不可抗力因素將順延。

※如您收到訂購商品後未收到發票,或有其他需求,歡迎運用「聯絡我們」,我們將於上班時間盡快回覆您。

※售後服務:若收到瑕疵商品,請申請更換新品。回頭書除外。

※本公司保留接受訂單與否及出貨權利。

※亦可參考以下實體書店門市或網路書店。各通路庫存、售價與營業時段不一,請逕洽該店,以該店實際情形為準。

三民書局聚珍臺灣、奎府聚小小書房、友善書業社員書店誠品博客來TAAZE讀冊 等。

使用心得

歡迎已購買本書的會員踴躍分享讀書心得,讓其他會員更容易找到適合的書籍。如果您還不是會員,歡迎加入會員並分享心得!

問與答

(使用問與答前請先登入)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 cookies 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s,點此查看 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