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代,人們逐漸對西化、現代化產生了嚮往與追尋。在官方的主導下,西洋建築形式逐漸在臺灣發展。政府官舍、火車站、郵便局、銀行、洋式街屋……,充滿異國風情的紅磚、石柱、尖塔和雕飾成為日常風景,不僅改變了市容景觀,也象徵令人憧憬的理想生活。細究這些建築,除了原本固有的形式,還有許多展現出在地性格的細節。
從荷蘭時代開始,臺灣的建築匠師開始模仿西方的建築技法和空間運用。到了日本時代,地方匠師的營造體系已經能用熟悉的材料與技術,打造出符合新時代流行的風格。這些出現於臺灣的西洋建築,與歐洲原版建築的比較,一直都是全球化與在地化研究樂於探討的議題。
透過相機和文字,建築專業出身的兩位作者試圖顛覆文化單向傳播造成的交流。模糊同時期的地域區別,將歐洲與臺灣的近代化建築與街景組合起來,經由風格形式的比較和對話,進一步思考,我們在今日看待這些西洋建築的角度,與當年建造時有什麼不同,並且定位臺灣建築在世界脈絡中的角色。
本書特色
◎從日本時代開始,逐漸在臺灣各地建起的西洋建築,大幅改變了生活景觀。
◎富有權威感、具有嚴謹外觀的公共建築;街屋商店中繁榮、活潑的建築表現;西洋宗教建築所帶來的信仰感受……透過這些照片,可以看到臺灣歷史中文化傳播的足跡,以及臺灣社會所憧憬和嚮往的理想生活。
◎這些西洋建築,不僅是有形的物質資產,也是臺灣對於現代化的想像與實踐。
◎透過臺灣與比利時兩地建築物的對照,除了從相同之處看到臺灣與世界的關聯,也能從相異的地方看到在地的特色與轉化。
◎回顧這些建築在建造之時的理念和時代意義,也有助於進一步思考,對於當代的我們來說,這些建築除了文資價值以外,究竟具有什麼樣的意義與價值?
◎全書150多張全彩照片,以功能將建築區分為六類,帶領讀者一遊臺灣與比利時的西洋建築風光。
楊啟正‧攝影
臺南人,現居高雄市。
東海大學建築系、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比利時魯汶大學都市與策略規劃學碩士、人類居住環境學碩士,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空間體系構成,著有《The Modernization, Reorganization & Control of the Taiwanese City: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Tainan City (1895-1945)》、《A Research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atial Planning in Tainan City during the Early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895-1915)》等專論。
FB專頁 MAP A MAP
凌宗魁‧撰文
現職為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古蹟菜鳥學徒,不想被稱為文化恐怖份子,只想和大家分享有趣的歷史空間故事,相信建築與空間形貌反映所處社會的健康情形、人民信仰、價值觀和精神狀態。期許自己和臺灣人一起努力成長,發現自身原有的美好環境品質,立足於對過去的理解放眼未來,透過建築認識島嶼在每個時代與世界的各種連結,對歷史保持開闊眼界與包容態度,對前途未明的土地環境懷抱永不放棄的希望。
※下單前歡迎來信或來電詢問有無現貨 service@tipi.com.tw (02)2775-3736
※商品圖檔因螢幕顯色差異略有不同,以實際商品顏色為準。
※訂單成立及付款完成後開立發票,發票金額為使用優惠折抵後的淨額。
※發票將與訂購商品一起出貨,約3─7個工作天送達。如遇週六日、國定假日與連續假期,或颱風等不可抗力因素將順延。
※如您收到訂購商品後未收到發票,或有其他需求,歡迎運用「聯絡我們」,我們將於上班時間盡快回覆您。
※售後服務:若收到瑕疵商品,請申請更換新品。回頭書除外。
※回頭書售出後恕不退換貨。敬請斟酌,確認可接受再行選購。(關於什麼是回頭書)
※本公司保留接受訂單與否及出貨權利。
※亦可參考以下實體書店門市或網路書店。各通路庫存、售價與營業時段不一,請逕洽該店,以該店實際情形為準。
我們使用 cookies 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s,點此查看 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