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篩選

二二八記者劫

原本熱衷於辦報或擔任專職記者、編輯工作的文化人,受二二八事件影響,
被迫脫離文化傳播戰場...
ISBN
9789869276801
頁數
477
開本
14.8 cm×21cm
出版日期
2016-02-24
網購價
NT$ 432 480
數  量

從風起雲湧投入媒體 到噤聲失語的新聞界

原本熱衷於辦報或擔任專職記者、編輯工作的文化人,受二二八事件影響,
被迫脫離文化傳播戰場,使得日治時期因文化啟蒙與抗日運動過程中,
所建立的文人批判精神與傳統,遭到斷裂、重挫、壓抑或出走,
臺灣人更進而失去了文學、文化傳播的主導權。

對當局提出異議與批判,是臺灣在抗日運動過程中所建立的傳統,戰後臺灣人發行的媒體刊物,也都延續了這種批判精神;但這樣蓬勃的言論市場與智識份子批判精神的發展良機,卻在二二八事件衝突中消失。總計二二八事件期間,除兩家國民黨報紙外,其餘二十餘家皆遭禁刊。

於是,臺籍知識精英在二二八事件之後,大多噤聲膽寒,從此脫離言論出版界。,二二八事件不僅嚴重挫傷了臺灣新聞界,它造成的政治恐怖,也切斷了臺灣本土歷史文化的傳承。

本書特色
1.收錄戰後在《台灣新生報》、《國聲報》、《和平日報》、《人民導報》、《大明報》,以及臺灣廣播電台等幾家媒體任職,於二二八事件中遭到政府殺害或構陷入獄的媒體人及其家屬的生命故事。
2.書中收錄的幾個戰後敢於對政府施政提出針砭與建言的媒體,大多於二二八事件中遭到停刊的命運,任職其中的媒體人也遭到迫害,這段歷史,讓我們了解臺灣媒體為何從熱情投入到噤聲,失去言論自由,進而由來自中國的報業傳統取代,掌握文學、文化傳播的主導權,切斷臺灣歷史文化的過程。

呂東熹

1960年生,雲林人。世新大學新聞系、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曾任《自立晚報》、《蘋果日報》、《台灣日報》副總編輯;《黑白新聞週刊》撰述委員;華衛電視台採訪主任;公視新聞部製作人、副理;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發起人、第八屆會長。著有 《政媒角力下的台灣報業》(玉山社出版)一書。

※下單前歡迎來信或來電詢問有無現貨 service@tipi.com.tw (02)2775-3736

※商品圖檔因螢幕顯色差異略有不同,以實際商品顏色為準。

※訂單成立及付款完成後開立發票,發票金額為使用優惠折抵後的淨額。

※發票將與訂購商品一起出貨,約3─7個工作天送達。如遇週六日、國定假日與連續假期,或颱風等不可抗力因素將順延。

※如您收到訂購商品後未收到發票,或有其他需求,歡迎運用「聯絡我們」,我們將於上班時間盡快回覆您。

※售後服務:若收到瑕疵商品,請申請更換新品。回頭書除外。

回頭書售出後恕不退換貨。敬請斟酌,確認可接受再行選購。(關於什麼是回頭書

※本公司保留接受訂單與否及出貨權利。

※亦可參考以下實體書店門市或網路書店。各通路庫存、售價與營業時段不一,請逕洽該店,以該店實際情形為準。

三民書局聚珍臺灣、奎府聚小小書房、友善書業社員書店誠品博客來TAAZE讀冊 等。

使用心得

歡迎已購買本書的會員踴躍分享讀書心得,讓其他會員更容易找到適合的書籍。如果您還不是會員,歡迎加入會員並分享心得!

問與答

(使用問與答前請先登入)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 cookies 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s,點此查看 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