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介紹
本書特點:
1.從邊緣史的角度,探討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底層樣貌。以及在「近代化」的框架下,統治者與社會主流的對應之道。
2.邊緣群體與社會救助的概念具有歷史連續性,本書也是瞭解當下台灣相關問題的基礎。
內容簡介:
鴉片吸食者、娼妓、罪犯、浮浪者、不良少年、窮人、精神病患、漢生病患……這些在日治台灣社會中,被排除在「正常」社會之外的群體,是在什麼樣的歷史情勢,透過什麼樣的權力機制,被賦予邊緣人的身分並加以治理?
透過邊緣視角來看,所謂的社會邊緣人,並不全然等於司法定義下的罪犯、醫學認識下的病人、底層社會的窮人,或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下生存競爭的自然結果,而是訴諸各種殖民權力機制進行社會排除的對象。
顯而易見的是,排除邊緣群體對街頭空間的使用,或者被隔離,或者被圍困,或者被隱匿,最終成為看不見的殖民邊緣。作為殖民邊緣史的當代讀者,我們的問題是如何不斷窮究邊緣的歷史畫界及形式。透過他者的歷史,去發現既定歷史刻板印象的盲點,並對今日視為理所當然的社會成見,進行歷史的反省與再思考。
目次:
推薦序 精彩易懂的日治台灣邊緣史……許雪姬
推薦序 從邊緣發聲、走出邊緣……王泰升
導讀 多重的底層、複寫的邊緣史……梁秋虹
第一章 在記憶的邊緣遇見阿片吸食者……許宏彬
第二章 欲望的邊緣地景:娼妓們的非日常生活……張曉旻、梁秋虹、張州禮、陳姃湲
第三章 在司法的邊緣遇見監獄受刑者……蔡宛蓉
第四章 台灣人浮浪者的島嶼邊緣悲歌……沈德汶
第五章 遊走於犯罪邊緣的不良少年……王珮瑩
第六章 那些跌落社會邊緣的殖民地窮人們……石廷宇
第七章 在照護治療與隔離收容之間:殖民地台灣的精神病院……陳姃湲
第八章 邊緣之外的「天棄之民」:漢生病與樂生療養院……郭文華
後記 …………………………………………………………………陳姃湲
台灣邊緣社會大事記(日治時期以後至今)……張曉旻
索引事項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