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介紹
本書特色
1.作家劉克襄20幾歲時創作的詩,單純、質樸,充滿勇氣,可以窺見他年青時期對土地的關懷與熱情,了解他至今仍在旅行踏查的源頭。
2.呈顯八○年代台灣社會在體制壓縮下,種種的喧囂與紛擾,記錄台灣社會在轉型過程中的陣痛與軌跡。
3.八○年代的革命青年劉克襄,以詩革命,在當年對大環境發出最直接、最澄澈的吶喊。
內容簡介
這些詩的狂野和憤怒曾是烽火,燃燒過,在八○年代觸及不少同世代的友人和年輕學子的心靈。隨著時代變遷,它們也逐漸冷卻。如今遙遠如星,遠離近鄰,也遠離我。有時緬懷,幾乎僅剩一點點餘溫,僅供自己烘手,沒幾行幾句值得取暖了。
但這樣的詩之單純、直樸和勇氣,畢竟是烙印了,那是一輩子的銘記,繼續讓自己對土地的關懷持續不變,迄今仍在踏查旅行,仍然有著二十五歲那樣的熱情。 ——劉克襄
在當代新詩已逐步走向隱約晦澀、著重內心世界的挖掘之際,劉克襄這本詩集的整理出版(集結了八○年代上半旬三本小詩集《松鼠班比曹》、《漂鳥的故鄉》、《在測天島》當中的詩),將讓我們重新體認詩的價值精髓,以及詩人對國家、對社會最理直氣壯的關懷與期待。
作者 簡介
作者 簡介
作者 簡介